翼狀胬肉,中醫上以前叫“胬肉攀睛”。也有說法叫“魚肉”。它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病變,因形狀似昆蟲翅膀而得名。從外表上看,就像一塊小小的息肉覆蓋在我們的眼睛表面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胬肉可能會越長越大。當翼狀胬肉長到瞳孔深處時,遮擋住瞳孔,將會導致視力下降,嚴重者還會失明。
廈門眼科中心眼表及角膜病專家表示,翼狀胬肉犯病的原因大多與紫外線有關,所以經常在戶外活動的,愛好戶外活動人士,以及農民比較多見,此外,一些漁民由于經常風吹日曬也成為高發人群。
而廈門地區由于緯度比較低,接近赤道,日照充足,紫外線強,成為翼狀胬肉的高發地區。
只因多曬太陽,卻招來這種可怕眼病
據吳女士表示,自己是名登山愛好者,但是出門不喜歡戴墨鏡,所以經常頂著烈日就直接攀爬。長此以往,吳女士的眼睛遭受紫外線的強烈照射。一開始,只是一些纖維血管的生長,沒想到后來竟演變成了翼狀胬肉,而且越長越大。經過廈門眼科中心醫院的醫治,吳女士的翼狀胬肉成功被切除。
翼狀胬肉還有救嗎?
其實翼狀胬肉的可怕之處還在于它的復發性。針對翼狀胬肉,以往一般是采用單純性切除術,這種術式簡單易行、價格便宜,但很容易復發,很多患者往往要經歷多次手術。
廈門眼科中心目前采用手術顯微鏡下翼狀胬肉切除聯合結膜移植、羊膜移植、角膜緣干細胞移植的聯合手術方法。相對于傳統手術(單純性翼狀胬肉切除術),聯合手術的術后效果有明顯提*:
1、復發率小。
2、切除更為干凈徹*,術后角膜鞏膜表面更為光滑。而傳統的多次單純性翼狀胬肉切除術可致角膜緣屏障功能破壞,甚至引發角膜穿孔。
3、痛苦小,異物感小。
廈門眼科中心醫生溫馨提醒:一旦眼睛里發現有瞼裂斑或者看到有纖維血管生長,就要謹防翼狀胬肉的生成。戶外活動時,盡量戴帽子或墨鏡,做好紫外線的防護措施。假如確實照紫外線比較多,眼睛會開始有點發炎,這個時候要適當地用一些藥物,比如說用一些激素之類的藥物,還是可以控制炎癥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