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在中國醫學人文大會書香醫院論壇上,中國工程院院士郎景和發表了題為“醫學與文學”的主旨演講。我們將演講中的精彩觀點編輯整理,分享給讀者。
郎景和院士在中國醫學人文大會書香醫院論壇演講:從文學中獲取思想、品格和修為
醫學和文學實在不可分。
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把人與外界的關系分為三種,一種是欲望,一種是思考,一種是審美。無論是欲望、思考,還是審美,都可以用醫學來表達,也可以用文學來表達。醫學和文學是把人、人和外界關系表達得最清楚的兩種學問。
很多傳統的醫學名著都充滿了文字之美、文學之功和文化之妙;很多傳統的文學名著里也有醫藥之仁、醫藥之善和醫藥之味。
《黃帝內經》中說,“二七而天癸至,任脈通,太沖脈盛,月事以時下,故有子?!薄疤炜?,就是月經,美好而含蓄?!岸摺笔?4歲?!捌咂?,任脈虛,太沖脈衰少,天癸竭,地道不通,故形壞而無子也?!边@就是說,女子到了49歲,就該絕經,喪失生育能力了。還有《湯頭歌》《經絡歌》,都將各種中藥的功能描述得非常清楚。
在文學著作里,也描述了很多醫藥滋味,最典型的是《紅樓夢》,書里寫了很多食譜,很多醫藥的用法。
醫學有了文學的雅韻,意味無窮;文學有了醫學的內涵,深刻優美。作為醫生,應該樂于進行文學創作。這不是附庸風雅,而是一種自信、自立、自強的態度和心境。
文學里有文字和思想,有品格和修為,有了這些,一個醫生才能有更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熱忱的情感。醫生的外在語言、行為、情懷、興趣、思想,都可以通過醫學和文學的聯通表達出來。
“敘事醫學”把醫學當成一個故事來表達,充滿了人文氣息和情感,讓顯得冷峻的醫學變得滿腔熱情,避免了碎片化、冷漠化、技術化、機械化,讓醫學具有人文氣息。敘事醫學是把醫學和大眾聯結起來的橋梁。
敘事醫學里的“平行病歷”沒有艱澀難懂的科學術語,是非常好的科普文章。平行病歷也是一種人文關懷,一種醫患溝通。一個醫生應該善于講故事,講好故事,好好講故事。有不少醫生后來成為出名作家,比如魯迅、郭沫若、契訶夫、渡邊淳一、畢淑敏、馮唐、余華、池莉……醫生的出身對他們看問題的方法,對于人的理解,有著很大的幫助。醫生能夠體察人性,具備作家天然的品格,解剖別人也解剖自己,具有悲天憫人的情懷。
一個民族與文學的親密程度,可能決定了這個民族整體的素質。醫生應該成為文學的讀者,也應該成為文學的作者。
醫生應該多讀書,除了專業以外,也要讀文學的書。文學的情懷,音樂的夢幻,詩歌的意境,字畫的神韻,都會給醫生枯燥的生活帶來些許愉悅。醫生應該有哲學的修養、文學的修養、人性的修養、道德的修養、生活的修養。這些可以豐富自身經歷,彌補人生的不足。